职教风景美如兰
发布时间:2015-03-03 16:12:08
作者:mjjzsw
来源:民进荆州市委
兰花,多年生菊科草本植物,多生长于幽僻之所。兰花素而不艳,多而不乱,仰俯自如,终年常绿,姿态端秀,别具神韵。与竹、菊、梅合称"花中四君子"。
就像她的名字一样,许小兰在职业教育领域耕耘十三年,演绎了朴素、高洁的发展传奇,成为中国中职教育的独特风景。
民进荆州市教育卫生支部主委、荆州市创业职业中专学校校长、湖北公安人许小兰,中国民办教育家协会常务理事,湖北省职业教育学会理事。
她拥有中国普通百姓的朴实、真诚与勤奋;她同时拥有中国普通百姓不一定拥有的执著、倔强与创新。她将一个身处内陆、缺乏产业支撑的普通中职学校办成了非遗文化嵌入、循环经济特色鲜明的中国民办中职学校的一面旗帜。
延续楚国先民"不服周"血脉和"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气质的许小兰,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带领她的狼团队,始终驰骋在冲锋的道路上。
创业的冲动始于教师的情结
至真、至善、至美的凤,雄姿英发、气度非凡。被楚人尊为始祖的祝融原本是凤的化身,楚人对凤的崇拜超过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
景仰凤,延续楚人"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周游八极,往观四方"的许小兰1967年出生在湘鄂两省交界黄山头脚下的金牛村,在五姊妹,排行老幺,家境贫寒,却家风开明。
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农家,却走出了一位博士、一位大学教授,三位企业家。二哥许开发博士创办的深圳格林美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上市,引领中国循环经济发展大势,被专程考察的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誉为"所见过的最优秀的循环经济企业",成为家族的骄傲。
子女众多、吃一口饱饭都比较困难的贫寒之家,却让每一个孩子一定要读书。许小兰无疑是这种淳朴家风的受益者。
少年持重的许小兰即便食不果腹也要多读书。艰辛的生活使得许小兰只能就近就读公安电大。由于成绩优异,1988年毕业后分配到公安商校担任老师,教授哲学。
担任老师的许小兰,立志做一个善良的老师,她要帮助那些和她一样,怀揣梦想却处境艰辛的乡下孩子成就梦想。于是,九年之中,她成为了一名深受学生爱戴,影响了众多学生一生的老师。迄今,仍有人高马大、功成名就的学子定期给 "许老师"汇报成长。
如果没有职业教育的阶段性震荡,坚持与倔强决定了许小兰的职业成长轨迹,或许就是逐步成长为县、省甚至国家级别的职业教育教学名师、体制内职业院校的管理者。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遭遇寒流,职业教育骤然跌入低谷,和绝大多数中职学校生源一落千丈一样,1997年的公安商校也陷入举步维艰的困境之中。许小兰安心书斋、潜心讲台的梦想被击碎,公安商校停办,被迫下岗。
生计所迫、创业冲动,坚信"爱拼才可能赢"的许小兰卖过年画,搞过直销。与公安县师范学校、公安县技工学校、湖北省轻工学校沙市分校合作招生、办学,积累了丰富的资源与经验。
在招生的过程中,许小兰看到农村、山区和偏远地区有那么多的孩子初中毕业后没有考上高中而失学。这些孩子要么在乡村、城镇间游荡,无所事事,要么小小年纪就出去打工,超负荷的劳动强度始终与获取的微薄报酬成反比。企业形势稍有不好,他们就会被轻而易举地踢出门外,四处游荡讨生活。
教师是情结,也是心结。不忍心、不放心,使得许小兰有了普度这些学生的念想。一定要办一所与众不同的职业学校,帮助更多的贫寒子弟成就属于他们的梦想。
创业的艰辛造就创新与坚持
创业的艰辛造就创新与坚持,创新与坚持造就创业学校五年时间成为国家重点中职学校;十年时间,许小兰将她的创业技校升级为高级技工学校。
2002年5月,年轻的许小兰将更年轻的职业学校定名为"创业",租赁荆州市交通学校办学。2003年"湖北省创业技工学校"、"荆州市创业职业中等职业学校"先后获批。
学校开办的第一年,在校生只有不足400人。2002年的暑期,一场罕见的龙卷风卷走了学生的大部分行李,教学设施毁坏严重,学校接近灭顶之灾。2003年,席卷全国的"非典",已经招进来的学生纷纷退学回家,新招收的学生又无法进来,学校面临倒闭。
逆境中做需要的就是孤独的隐忍与坚持。学校有退路,学生没有退路,对职业教育的探索更没有退路。
和一般的中职学校不同,创业学校用招生的理念与态度谋划与实施质量工程。
从内涵建设着手,打造高效课堂,牵手上市公司,引进企业师傅,提高教学实效,强化就业服务。
为了实现学校的管理升级,许小兰花三年时间引进国家级重点技校广东华立高级技校常务副校长担任学校常务副校长;为了提高实践教学的实效,许小兰为每个专业至少引进一名企业专家全职到学校工作;为了确保学生有足够的训练,有企业家智慧的许小兰将所有的实训基地全部现代为服务人才培养;为了提高社会服务的层次,在校企合作中培育教师团队,许小兰和香港活树集团、深圳格林美公司合作,引企入校,校企融合。
许小兰带领她的团队还建立了迄今仍然卓尔不凡的"三园互动"办学模式、"三元课程体系"、校企双主体负责的结构双师型教学团队和"互惠共赢在为企业创造价值前提下的深度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
每一个进入创业的孩子有量身定制的成长计划,有24小时的班主任服务,有终身教育和就业跟踪服务,有零花钱管理和包餐服务。
由此,学校办学规模从小到大,不断攀升。2002年487人,2003 1000多人,2004年2000多人,三年,每年翻一番。2005年开始每年招生均在3000人以上,2006年首次实现万人规模,2007年2008年连续三年是荆州市教育局和湖北省劳动厅表彰的万人职校。
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稳步走高。获批中央和省财政支持建设的实训基地各1个;央财支持3个专业、省级品牌专业1个、省级重点专业5个。近三年来,学生职业技能鉴定考证中级工通过率平均为93.4%,高级工通过率平均为84.3%。学生获得全国、全省、全市技能竞赛大奖90余项,其中国家级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省级一等奖16项、二等奖21项、三等奖29项。连续4年蝉联省汽车维修大赛中职组冠军。
许小兰也被中央多部委授予"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全国民办教育优秀校长"等多项荣誉。2014年学校被授予全国职教先进单位,获批全国中职教育改革示范学校,受邀在全省职教工作会议上典型发言,郭生练副省长等多位领导专程视察学校,学校的发展在第一个本命年达到历史的最高峰。
创业的升级起步模式的调整
媒体说许小兰们是"民办职业教育发展的奇迹"。
许小兰说,创业学校只是较早提出、探索和实践了与上市公司全方位的校企合作,如何尊重与适应人才市场,如何给中国广大的善良百姓及时的善良回应。
快速发展的许小兰又开始谋划,如何为养育自己的故土更多地做点什么,许小兰说她有了更大的压力。
研判形势与校情后的许小兰,将视角聚焦在厚重的荆楚非遗文化以及回归职教本质。她对团队成员说,进入职业教育国家方阵后必须坚持示范校思维,要有创新能力,要有空杯心态。创业学校要升级始于模式的调整。
风风火火的许小兰,建成了荆楚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设立了湖北省十八匠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十位非遗技能大师入住技能传承园,开始了现代学徒制的职业教育与非遗技能的对接,集教育传承、文化传播、研发生产于一体的荆楚非遗传承院竣工投入使用。省文化厅授予许小兰的创业学校"湖北省非遗保护示范基地";文化部非遗司领导视察传承园后,高度评价"学校+基地+公司"的非遗技能活态传承演绎了"荆州模式";省政府批复组建湖北民间工艺技师学院。
马不停蹄的许小兰站在创业学校发展的十字路口,将学校的发展归结为围绕职教、升级职教、拓展职教。她开始规划组建创业职教集团,在非遗手艺与汽车循环产业技师教育领域寻求新突破。她要求管理人员调研企业、教师顶岗一线。她要求招生就业本地化的比重必须逐年攀升。她要求在信息化与国际化尽快实现更大的突破,让升级后的职业教育服务区域产业升级。
杜牧在《赠别》中写到"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许小兰打造的创业职业教育模式刚刚进入十三岁,却因为朴实,已经像豆蔻花在枝梢随风颤袅,楚楚动人。许小兰说,未来五到十年,就是要用脚踏实地的奋斗与创新,充分体现世界水平、中国特色、创业气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