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一颗丹心献教育,两袖清风为人师。在高校从事教育二十年,习志江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一颗对教育事业和科学研究的热爱之心、一颗对学生的关爱之心、一颗心系学校发展的奉献之心,谱写他平凡而有意义的人生华章。
不忘初心担使命,用心履职展风采。要怎样才能履行好民进会员及政协委员的职责,习志江情真意切地说:“政协委员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要不辜负这份荣誉,就要有甘于奉献的热情和精神,这样才能切实履行好这份责任。”积极参政议政、用心履职尽责、实干践行使命,这是他坚持的一贯做法。
“欢迎来到贴近生活、增强互动的医学课堂。”这是每次上课前学生喊出的洪亮口号,这不是娱乐节目,而是习志江的教学课堂。“新颖而独特的教学模式第一节课就吸引了我,不像有些课程枯燥乏味,有的是课堂关键词、精彩剪辑视频、手机课堂课外互动等,能在轻松而快乐的氛围中学习。”这是许多同学对他课堂的真实感受。
紧跟时代步伐,坚持立德树人。为了让学生“心”在课堂,他确立了“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及综合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除了传授专业知识,还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爱国热情、社会责任感以及综合能力。采用视频导入并结合手机APP信息化混合式教学,增强与学生课堂课外的交流、讨论和互动,使本来枯燥无味的医学微生物知识更加贴近生活、接近临床,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这种新颖的教学模式,受到学生的普遍喜爱和良好评价。
长江大学进入国内“双一流”,对青年教师来说,是巨大的鼓舞,也是机遇与希望。如何乘势而上取得更大的成绩?习志江瞄准了纳米技术及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磁性纳米颗粒具有粒径小、比表面积大、易表面修饰、以及特有的磁响应性等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标记与分离、核磁共振成像、药物载体、以及疾病检测与诊断等领域。他创造性地采用羧基化磁性纳米颗粒为介质成功筛选出了特异识别乙肝表面抗原的核酸适配体,该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化学学会期刊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到目前该论文一直为高被引论文(被引频次三百多次)。
对科研的追求为习志江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成果产出较丰富。近年来,他主持并完成省自然基金面上项目1项、省卫计委科研发展专项重点项目1项、关于教学改革的教研项目1项,以医学部名义牵头书写申报材料并成功获批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项目1项(经费100万元),参与国家自然基金项目3项;发表论文30来篇,其中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7篇。努力实现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并发表高水平论文,有5篇以长江大学为单位的SCI论文被检索为高被引论文,总被引频次接近千次,为学校的“双一流”建设发展助力。
长江大学非常重视援藏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工作的重要指示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以“项目牵引”模式主动、全面参与国家援藏战略,并按照湖北省援藏整体部署,整合资源、精准发力,充分发挥科技、人才优势,因势而动、主动作为,开创了“全国高校科技援藏”的先河。2022年5月、7月长江大学先后中标国家“十四五”重大科技援藏项目——西藏高原核桃产业技术研究、山南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十四五”医疗卫生人才培养计划项目(简称长江大学科技援藏医卫项目),为学校科技援藏事业做出重大贡献。
长江大学援藏工作队荣获2024年“工人先锋号”荣誉,这是湖北省总工会对该工作队援藏工作的高度认可和鼓励,民进荆州市委会主委、长江大学校长助理许晓宏为工作队队长,民进会员习志江为工作队队员。自2023年9月进藏以来,习志江始终牢记党的嘱托、肩负藏族同胞的期待,以舍小家、顾大家的使命担当,以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的现实表现,在雪域高原上赓续“老西藏精神”、“援藏精神”,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以科技援藏助力山南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奋力谱写新时代高质量援藏新答卷。
习志江作为长江大学科技援藏医卫项目驻藏专员,勇于发扬“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精神,扎根西藏、服务西藏,主要负责医卫项目的科学研究与学术交流工作,通过联合申报项目、发表论文、申请专利等帮助提升山南学员的科研能力和水平,还负责长江大学与山南市妇幼保健院共建的“高原疾病分子诊断研究中心”的建设等。此外,还全面参与负责医卫项目的其他各项工作,如3个月专家驻藏带教期间的“固定专科坐诊”、“移动全科巡诊”,5个月的山南学员赴荆州各医院进修学习,以及领导致辞、主持词、邀请函、新闻稿等各种材料的撰写等。
新时代新征程,要有新气象新作为。作为民进会员和政协委员,习志江深感责任在肩,使命在心,只有用心履职尽责,才能无愧于这份荣誉与责任,促进民主党派工作及人民政协事业的发展。
近年来,他在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做到深学细悟、知行合一、入脑入心的基础上,围绕中共荆州市委“双月座谈会”、市两会、长江大保护民主监督调研、以及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等,积极思考、认真调研,撰写了一批高质量的调研报告、社情民意信息、提案等,为助推荆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力量。
民进中央确定2021年为“社情民意信息主题年”,习志江积极响应民进中央及民进荆州市委会的号召,在认真开展调研的基础上,坚持问题导向,用事例说话、用数据论证,坚持小切口、深挖掘,积极撰写了12篇社情民意信息。其中,《应进一步加强入境人员隔离管控措施》、《关于加强新冠病毒日常核酸检测尤其是混检可疑人员管控的建议》2篇信息被湖北省政协采用,为民进荆州市委会在“社情民意信息主题年”活动中作出重要贡献。
围绕2021年中共荆州市委第二次“双月座谈会”方案,习志江执笔完成《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并引领荆州高质量发展》的撰写,在座谈会上受到市委领导的高度肯定。作为民进荆州市委会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他还陪同领导积极参加调研活动,2021年11月赴公安县开展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民主监督专题调研,并撰写了《公安县扎实做好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明显以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和建议》的调研报告。
在2022年市两会期间,习志江提交《以人才促发展 全面推进江汉平原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关于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 提升荆州城市能级的建议》2篇提案;作为执笔人之一,参与的集体提案《全面推进大学城建设 以“科创+职教”双擎助力荆州发展》,由民进荆州市委会代表在两会上进行了大会发言。2022年,他向民进湖北省委会提交3篇社情民意信息,其中《关于整治“指尖形式主义”向学校蔓延的建议》被采用。
习志江还积极参加2022年中共荆州市委“双月座谈会”关于“工业振兴崛起”的课题,民进荆州市委会专职副主委黄平带领调研组,分别赴荆州市城发教育发展有限公司、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等单位进行相关调研。在此基础上,他撰写了《大力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和企业数字化转型 提升荆州智能制造产业能级》的调研报告,并在市委书记吴锦主持的座谈会上,由民进荆州市委会进行了大会发言。
在2023年市两会期间,习志江提交了《关于提升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的建议》、《关于大力推进可持续发展的高品质“社区食堂”建设的建议》等3篇提案。其中,第76号提案《关于提升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的建议》成为2023年荆州市政协十件重点提案之一,由市政府副市长严红领衔督办。
2023年7月,习志江陪同民进荆州市委会主委许晓宏一行,赴洪湖市开展由民进荆州市委会与九三学社荆州市委会组织的“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民主监督联合调研”,就洪湖市的长江大保护工作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此外,2023年他还参加了民进中央调研组就“新时代新征程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来荆州调研座谈会、市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工作会议、市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对口市直单位民主监督工作会议、荆州市政协民进界别委员活动室揭牌仪式及座谈会等,并在会议上积极进行书面汇报或口头交流。
在2024年市两会期间,习志江提交了《关于推进医养结合高质量发展,提升养老服务水平的建议》、《关于对长江大学(新风一路)夜市一条街实施综合整治的建议》等3篇提案。其中,他与民进会员、政协委员江清苹提交的联名提案《关于加强网络外卖食品安全监管,守护人民健康的建议》,成为2024年荆州市政协十件重要提案之一,由荆州市政协领导领衔督办。
矢志不渝跟党走、携手奋进新时代。作为民进会员和政协委员,习志江表示要牢记“只有跟着共产党走,才是在正道上行”的政治信念,不忘初心担使命,用心履职展风采,坚持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聚焦中心大局和民生关切,多建睿智之言、多献务实之策、多谋创新之举,以智慧力量助推荆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