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民主促进会荆州市委员会官方网站!

联系电话:0716-8226067

当前位置: 首页 >学习交流

以科学发展观引领沙市中学文化

发布时间:2014-12-17 20:21:56 作者:民进荆州市委 来源:民进荆州市委
[ 字体: ]

 以科学发展观引领沙市中学文化

  民进 沙市中学总支    高伦强   

2009-4-26

 

我们不单是靠吃米而活着

                 ── 巴金

人的最终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         

──亚里斯多德

在沙市中学生活工作了十六年。每天六点半起床,晚上十点半睡觉。由毛头小伙变成腆肚便便的中年人;由单身青年变成了父亲。日子真的象水一样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年轻时时做过的梦现在大都已经忘却,小时候曾有的“长大后要拯救全世界”的豪情,现在回忆起来是多么可笑!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传唱的《年轻的朋友来相会》有这样几句:再过二十年,我们重相会,伟大的祖国,该有多么美,天也美,地也美,春光更明媚,欢歌笑语处处彩云飞。如今再唱,只有苦涩。岁月在慢慢耗蚀着我的生命,消退了年华,淘疏了发髻,也让人的心境变得冲淡平和,没有大喜,也不大悲,混混沌沌地经历着天命四时。

教师的社会角色决定了我们的生命仪态。与政客相比,我们不能去喊那些慷慨激昂却空洞苍白的口号;与军事家相比,我们不需要“气吞万里如虎”,象拿破仑一样把阿尔卑斯山踩在脚下;与商人相比,我们不会象狼一样按丛林法则去弱肉强食去“无利不起早”;与娱乐明星相比,我们没有那么多疯狂的粉丝,连自己穿的是什么颜色的内裤都能拿出来炒作;与科学家相比,我们不能去点燃长征三号、放飞嫦娥一号,也不能象袁隆平一样以一介农夫的低调而非巩俐式的低胸去躬耕垄亩;与贪官相比,我们没有没有权力寻租的资本,没有肮脏的八小时之外和三宫六院带来的红颜祸水,没有象慕绥新一样“给我送钱的我都不记得了,没送钱的我都记得”的劳神费思……我们只是教师。

教师是什么?

    教师,特别是中小学教师,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的中小学教师绝对是中国当前社会里的弱势群体。“吃不饱,饿不死”是社会对教师的生存质量定位 。“ 七匠八娼,九儒十丐 ,专制政府更是把读书教书人看做“臭老九” “把生的希望留给学生,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地震来临,大量的豆腐渣校舍倒塌之际,媒体竭力宣传那些用飞蛾扑火的惨烈去挽救学生的老师,赞扬他们以视死如归的勇毅完美地诠释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师德,却全然不虑他们也是人,也是有家有口有爱有恨可以做很多有意义的事的人。他们和那些鲜活可爱却无辜冤死的孩子一样,是被腐败的官员和黑心开发商联合绞杀的,死了之后,最多成为别人茶余饭后的谈资,此外再无别的意义。对此,我想 转述新加坡《联合早报》 一篇 报道:

豆腐渣校舍压死学生 官方调查远落后于民间期待

中国官方对于四川汶川大地震大量学校倒塌的调查至今远落后于民间的期待。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昨晚的报道只强调灾区学生如何被安置就学。

  据中国政府网昨天消息,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要求,对灾区损毁校舍建筑的搜证是“为灾后规划建设提供科学依据”;要求仅指出:“发现建筑设计和施工确属存在违法问题的,要依法查处”,而且是“由各有关地区政府负责落实”。

  四川省教育厅日前向教育部提交震区倒塌校舍的初步调查和评估结果,把倒塌原因归咎于地震超过预计强度、灾情发生在上课期间、学生疏散困难、校舍建筑陈旧落后、校舍建筑抗震设计有先天性缺陷等。

  然而,社会基层对于当局至今还没有正式交代豆腐渣学校真相的不满越来越大。

  拥有“全国模范军队转业干部”称号、被中共四川省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中共总书记胡锦涛点名要干部向其学习的四川省教育厅副巡视员林强,在最新出版的《南方周末》专访里评论校舍倒塌现象时说:“当然有天灾因素,但天灾并不必然导致悲剧,把悲剧推诿于天灾,在道德上是一种偷懒的做法。”

  林强批评,当局至今还没有积极对校舍倒塌进行系统分析和总结,对悲剧责任调查取证,也没有对死难者家属道歉。他说:“如果发生了那么大的悲剧,我们却一点反思都没有,一个说法都没有;如果我们总是把自己的名誉和前程看的比孩子们的生命更重要,这样下去,怎么可能有心灵的提升和机制的重建?又怎么可能永绝后患?”

  出于一个教育行政官员的“负罪感”,林强在 523日上书要求转让他奥运火炬手和观摩北京奥运会的资格。

  对于大量校舍倒塌,林强形容“天灾人祸总是相辅相成的”。他尖锐地指出:“如果生命价值还不能战胜官场潜规则,我们还要官官相护,还要你好我好大家好,那我们就太没有良心,就太无耻了。我们就连做人的资格都没有,更谈不上做一个教育工作者了。”

  至于他的思考在中国教育界有多少代表性,林强承认:“没多少代表性,只是我个人的想法。”

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支树平前天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重复说,中国国家领导人已经注意到学校倒塌问题。

  他说:“在灾区某些地方已经对倒塌的学校开始调查,对调查结果的处理,就是前面我反复表态的,肯定毫不含糊,毫不手软。”

  新一期《南方周末》则引述在四川都江堰现场勘察的建设部抗震救灾专家组成员、同济大学教授陈保胜说:“聚源中学在选址、建筑的构造、建筑结构体系、施工和材料肯定是有问题的。”

  报道形容这是豆腐渣学校调查“终于首次有了官方权威专家明确认定”。

  聚源中学两栋教学楼在 512日的地震中倒塌,造成 278名师生死亡, 11人失踪。中国总理温家宝在现场视察时还向挖掘出来的遗体三鞠躬致哀。

  四川省教育厅厅长涂文涛 522日通报说,截至 521日下午 4点,全省师生有 6581人死亡, 8810人受伤, 1274人失踪, 1107人被埋,四川受灾学校达 13451所。

  对比公立学校校舍倒塌的普遍现象,由民间集资督办兴建的学校却在大地震中屹立不倒。

  同期《南方周末》报道,香港慈善团体“苗圃行动”在四川所建的 61所学校,以及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在四川捐助的 169所希望工程小学都没有倒塌,也没有师生死亡,其中中科院希望小学与北川中学仅一墙之隔。

有报道称,北川中学估计师生死亡上千人,但是至今仍没有官方统计。《重庆晨报》 529日报道,北川中学高二 8班全班 53名同学,因为 51人失踪或遇难, 1人重伤而取消了班号。

教师啊教师,你要有高尚的师德啊,你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啊,你要学术严谨、做事负责、宽容待人、文明有礼、诚实守信、尊重学生啊,你要“生为一大事来,死为一大事去”啊……面对死难的学生和同行的遗骸,面对慢慢风干于时间暗角、只留下一个冰冷的死亡数据的同胞,面对“生何其困蹇,死何其悲惨”的一线教师,面对官员“天灾造成师生伤亡是难免的”的冷血借口,即便教条千万,我只无言。我只知道,谁也没有资格要求别人成为天使,拿自己都做不到的道德标准去要求别人,这不叫伪善,这叫无耻。我们经历了太多的把政治口号当作公民道德的宣教。这些口号往往都是以极端的方式把人性替换,把兽性高扬而成为彻头彻尾的谎言。比如“人皆可以为尧舜”“存天理,灭人欲”“人定胜天”“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等,当前社会,包括在教育界里的也有很多,只是我不想举出实例。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写道:“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地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违背人性的谎言是经不起时间的考验的。林肯说:“你可以偶尔欺骗所有人,也可以永远欺骗一些人,但你不可能永远欺骗所有人。”更严重的是,这些违背人性的谎言不仅不可能起到精神的规范和约束作用,反而会让人们学会欺骗。因为人们知道一切说教都是欺骗,他们也学会了用这些去欺骗别人。

教师也是人,不是特殊材料制成的,而是这个社会里的普通劳动者中的一员。社会或我们自身都太善于给教师行业戴上职业高帽子:你是老师,为了对得起供养我们的荆州人民,为了社会给学校如潮的好评,加班或超负荷上课是不能喊苦喊累的;处理违纪学生,有人找上门来了,也应“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得有君子风度啊。如果你索取报酬,甚至跟家长闹翻了,一些人就会说:你还是个老师呢,你还是个知识分子呢,怎么素质这么低?于是,一根仁义道德的绳索,紧紧地缠在老师们的脖子上,弄不好,还落了个“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叛徒,要被送上道德的绞刑架和断头台。在四川地震中跑出去了范美忠老师不就是因为本能的逃生而没有带学生一起跑,现在不仅遭停职反省,而且快被网络好汉们的唾沫淹死吗?

但“人还是要有点理想的,否则那跟一天咸鱼有什么区别?”应该讲,社会公德建设尤其是教育公德建设是社会进步、人类文明的一个显著标志。许多发达国家都不吝惜在公德教育上的投入。在我们这个五千年文明“古国古”的大国里,人们“仓廪足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但是由于政治的操弄和社会分配的极大不公,人们在公共领域所表现的道德素质与文明大国的称号渐行渐远。公德教育的难度大、信度低、效果差。真正的道德高尚之人,对他人身上所体现的人性弱点,总是抱持一种“哀矜而勿喜”的态度。相反,有时越缺德的人,批评他人的道德瑕疵越严厉。这也导致针对教师的道德审判有时很必要,有时却很廉价。在我们这个群落里,缺的不是“太极推手”式的中庸,缺的不是浅表化的谦谦君子、温文尔雅,缺的不是应景式的歌功颂德,而是一股精气神:敢于捍卫自己的知识成果与话语权利的独立与反抗精神,不妥协、不媚俗、不随波逐流的骨气。在我们的人生中,表里不一,两面三刀,当面夸赞、背后使坏的,难道还少么?许多人正应了鲁迅先生所说的“无特操”的“作戏的虚无党”──“虽是这么想,却是那么说,在后台这么做,到前台又那么做”。

一切文化和教育都应以人为本。余秋雨针对四川地震是“天谴”的说法曾发表一个愤怒谈话:“ 任何人都可以有不同的政治立场和社会理念,对此我予以尊重。我不可容忍的是,这些似乎有文化、有见解的人,居然对数万名骨肉同胞的伤亡无动于衷,而且还在伪造理由,把自然暴力美化成了正义的化身。对他们,我实在不想说什么话。我只想告诉网友:记住,凡是对万众苦难无动于衷的人,不可能有什么值得注意的政治观点。今后我们必须把各种眼花缭乱的政见、观点、学派、团体……推到最终的人文底线上:是否救助生命,是否守护民众,是否扬善去恶,是否具有爱心。如果连这条底线也通不过,其他千言万语,我都不想听!”于丹也说:“我们很多时候考虑的都是锦上添花的东西,想的是生命的富足、荣耀、光鲜、华丽,但与生死的权限相比,原来这一切都微不足道。”这也就是我反对把胡承权老师抬出来作典型铸成一座精神的丰碑供老师们瞻仰效仿的理由。我非常敬慕胡老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但我又认为他不该以殉道的极端方式去成就一种如古瓷般碎裂的美丽。他如果早点去治病,就可以多活些日子,也就可以为学校做更多的事情。要把对个体生命的尊重和学校整体利益统一起来。如果在奉献社会和生命价值间要做权衡取舍的话,我倾向于选择后者。

什么是人本和人文?随便百度一下,解释成千上万。我更愿意采纳古圣先贤们在哲学上的阐述: 大致说来,西方早期的人本思想,主要是相对于神本思想,主张用 人性反对神性,用 人权反对 神权,强调把人的价值放到首位。要正视人类自身的弱点,要认识到丑陋与美丽,愚昧与良知同时并存是人性的全部真实。要认可并保护人的基本需求,比如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需求。 中国历史上的人本思想,主要是强调人贵于物,“天地万物,唯人为贵”。《 论语》记载,马棚失火, 孔子问伤人了吗?不问马。说明在孔子看来,人比马重要。沙市中学能够从过去的一片水洼地发展到今天荆州老百姓喜欢的重点中学,能够在五六十年代走出后来的院士,能够获得国际奥赛金牌和后来的高考状元,靠的到底是什么?不是雄厚的资金,不是宽敞的校园,不是政府给的什么政策,更不是上天的眷顾,而是人,是一代又一代沙市中学人薪火相传的“习坎”精神。这种精神构筑了经久不息的沙市中学文化。其实质是一种人文精神,其价值核心是“爱”,其行为方式是善,其对应的集体人格是智者。每一种文化都会在一些神话图腾中展开自己的文化模式。如果要为沙市中学文化找一个精神图腾的话,学校想到的是“水”,拓展得更明确些,就是先秦哲学家老子《道德经》里的“上善若水”。

这种文化品格实在高深莫测。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用了一个指向性太模糊的比喻句来对学校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进行概括,很容易陷入神秘主义的泥淖。但“ 真理从来都是具体的”(列宁语) 老子本人对水就有七种理解,孔子更有九种。“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校博客上把古今所有典籍中关于“水”的名言都找出来了,甚至包括《红楼梦》里“女儿是水做的骨肉”。但 中国的经典语录,并不等于中国的文化实践;中国的文化历史,并不等于中国今天的文化生命力;而身处文化之中,更不等于获得了文化自觉。这就像我们天天呼吸,却并不一定熟知自己的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更不一定熟知城市的空气质量。 过于纷乱庞杂的解说感悟都有道理,但又不知道谁说的是最准确的。因为作为象征的形象一方面见出它自己的特性,另一方面显示出个别事物更深广的普遍意义。

“文化的事急不来,因为毕竟金钱买不来观众,决心换不来杰作”,我觉得目前最重要的是不要满足于表层热闹,应该逐步梳理出一个适应新时代的文化构架来。靠领导和几个老师想破脑袋挤出的几种德行规范,比如“无私奉献”“不争名利”“吃得苦中苦”等,与《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差不多。这种僵死空洞的说教必定会被人们消解而抛于脑后。想想升旗后,学校领导点评时,用那种口号式的语句向学生喊话“高三就要向我们走来,同学们,你们准备好了吗?”学生们是怎么回答的呢?是集体响亮地说:“没有!”这不能说是高二的学生素质有问题。我们的教育、点评到底有没有人文感情,这很重要。传统的高、大、全形象和君子圣人品质因为缺少现实的支点而被世人视为虚伪,在心理上形成了“反崇高”“反正统”“反说教”的思维定势。进行学校文化建设,不能只为出一本枯燥无味的校本教材,那要么是一种政治美容,要么是一种升官成本;也不能象那些很少落实的说在嘴上、写在文件上、挂在墙面上的制度一样,我们要做到入耳入眼更要入心啊!

怎么做?首先要进行问卷调查。老师、学生的主流是健康、乐观、有知识、有头脑的。他们希望学校发展好,需要象邓校长说的“好平台”“高起点”“优环境”。要真正调动广大师生关注文化的积极性,而不是靠有限的几个人在那里咬文嚼字,弄出几个词汇或规则,然后说,这就是沙市中学文化。没有集体认同的思想、价值理念、情感态度、理想信念、生活方式、人格气质,是起不到传承和教化作用的。

其二是全员参与。大家都来提供沙市中学有价值的故事、细节、材料,都来探讨个人和学校的过去和未来。作为学生,可以思考:我在沙市中学生活的三年里,想得到什么,得到了什么,有哪些快乐,有哪些遗憾?我觉得沙市中学不同于其他中学的是什么?沙市中学的校风、学风、教风、学生管理等有哪些亮点,还有哪些不足?若干年后,当事业有成,我想为母校做点什么?作为教师,可以做更多的理性思考,比如如何看待个人价值、师德要求、职业理想,如何处理师生关系,对学校管理、制度、领导有什么愿望,沙市中学老师的集体气质是什么样的,应该追求怎样的教学质感等等。我相信,惟其如此,习坎文化建设才能最终构筑沙市中学的“生命共同体".

 

中国民主促进会荆州市委员会

Copyright © 2011-2015 mjjzsw.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鄂ICP备号10006466号-1

地址:湖北省荆州市江津路 电话:0716-8226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