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自信心和求知欲,尝试成功教育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第一中学-----胡平
【
编者按:胡平老师的这篇论文在
二零一三年九月
,经
全国教师绿色课堂研修网,中国教育学会专业委员会首届绿色课堂论文组评选
,
获国家级一等奖。
】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求知欲是本,是引起、维持和推动学生努力学习的根本动力;知识是末,是求知的对象。忽略求知欲的保护和培养,一味强调知识的学习,无疑是舍本逐末,必将伤害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为此,在教学工作中,特别强调要时刻培养和保护学生成长中的求知欲,让学生在成长中不断成功。
一、虚拟成功的机会,让学生享受快乐,获得自信。
挫折虽然会使人失去信心,但另辟积极的途径却可使它转化。教师要在教学中、活动中不断地虚拟成功的机会让自卑的学生不知不觉地参与当中来享受成功的快乐,获取足够的自信心。如果学生在创设的机遇中没有把事情做好,老师就横加指责,甚至挖苦、讽刺,这不仅会使学生丧失信心,而且会跟你对立。我在处理这种失败时,总是诚恳耐心地帮助学生分析失败的原因,找出导致失败的关键,然后让学生再试试,我却在一旁不断地指导、鼓励,让学生成功地做好每件事,我想,学生成功的做好每件事都会有种成就感,幸福感。老师如此细腻地训练、辅导,可以使学生重拾信心,尽快地从失败的阴影中解脱出来,渴望知识,期盼成功,萌生一种积极向上的求知欲。当学生在学习上遇到了困难,失去战胜困难的勇气时,我总用“再好好想想,一定能解答出来。”“没关系,你一定行。”等简短而真挚的语句鼓励他们,给学生增添勇气,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因为自信源于成功的暗示,恐惧源于失败的暗示。人积极的暗示一旦形成,就如同风帆会助你成功;相反,人消极的心理暗示一旦形成,又不能及时消除,就会影响一生的成功。我非常注重课堂提问与评析的技巧,多用启发式帮助学生摆脱答问时的困境,比如说:我叫一个困难生回答问题“金刚石和晶体硅谁的熔点高?”他却慢悠悠地站立,露出没有自信的表情小声地说:“金刚石”。我立马肯定地说:非常正确。然后追问:为什么?这时该学生不知所措,可我早已判断出他在二选一中是蒙对的,但我不能揭穿这个谜,我开始因势利导地面向全班学生启发设问:金刚石和晶体硅是什么晶体?该类晶体融化时要克服什么作用?该作用的强弱比较的依据是什么?这时全班学生叽叽喳喳讨论起来,不一会这位学生声音洪亮地回答:碳原子半径小于硅原子半径,碳碳共价键的键长短,键能大,键牢固,难以融化,所以金刚石熔点高。“真聪明,你是我的骄傲,请坐下。”此刻的他洋洋得意,充满着自信,有种成功的喜悦。因此,虚拟成功的机会,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轻松愉快地学习,更多地关心学生、相信学生,不是如何批评、惩罚学生,而是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摆脱失败,一点一滴的尝试成功,特别是对待学困生,要予以充分的信任,多给机会,多给他们一些积极的暗示,铸就他们成功。
当学生自己动手干一些事,或根据老师的指令完成了力所能及的要求,老师所给予的肯定和鼓励,能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适当的赞美言辞是滋润自信心的雨露。比如说:“你能跟同学愉快的相处,老师真高兴。”这会使学生在交往中充满自信心。学生向你提出某种意见,你倾听后说:“你的建议值得我接受,并且使我欣慰。”学生从你的反应中体验到自己具有判断力。相信学生,鼓励他们参与。美国教育家罗达•贝克梅斯特尔说:“如果我们希望自己的学生自信,我们就必须相信他们。”人民教育家陶行知非常信赖学生,他说:“我加入学生生活中,便发现你们有力量,不但有力量,而且有创造力。”在学校,教师要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还可以委托他们做一些有一定难度的事。对于学生的过份保护,过份操纵,不放心他们独立介入生活中的“难题”,自己一手操纵,这是对学生的力量估价过低的表现。剥夺实践,不仅阻碍了能力的形成,而且使学生丧失独立的生活态度和自信心。聪明的老师是从不压抑学生跃跃欲试的愿望而鼓励他们独立学习的,他会珍视学生每一步成功。
二、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谬•詹姆斯说:“每个人都具有在生活中取得成功的能力。每个人天生都具有独特的视、听、触以及思维的方式。每个人都能成为富于思想与创造的人,一个有成就的人,一个成功者。”正因为这样,每个学生都有可能具有一技之长。细心的教师会注意学生的“独特方式”,一旦发现他的某种特长潜能,就满腔热情地因势利导,运用肯定、鼓励以及创设条件等手段强化它、发展它。当学生意识到自己在某方面比别人强,自己并非事事不如人,不必疑心别人歧视自己时,自信和勇气就油然而生,并逐步走向成功。
求知欲一般由好奇心发展而来,是人们积极探求新知识的一种欲望。一个富有好奇心的人能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体验乐趣,这种乐趣又会激励他不知疲倦地去探索未知领域,促进其智力的发展。学生没有开放的心态就没有好奇心。两千年前古希腊学者普鲁塔克就说过:“头脑不是一个需要被填充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优化课堂结构,大胆实施教学改革,力求突破传统的教师说教为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课堂内容应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富有吸引力和新奇感。老师应设法将课上得有趣,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到好奇,激发他们浓厚的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也就是说使学生拥有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进行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现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撼,通过实验、表演、游戏、观察、讨论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产生悬念,引起学生注意,并适时利用学生的一技之长给予褒奖(特别是学困生或称差生),使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学习活动中不断体会学习之乐、参与之乐、创造之乐、成功之乐,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学习中,让学生应积极发展自我,提升自我,大胆猜想,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从而产生持久的强烈求知欲,变“迫学”为“乐学”,表现为“我要问,我要学,我爱学。”
对于学生来说,周围的世界是那样的神秘,新鲜和美妙,在他们心中充满了好奇和求知的渴望。爱因斯坦曾说:“我没有特殊的天赋,我只有强烈的好奇心。谁要是体验不到它,谁要是不再有好奇心,也不再有惊讶的感觉,他无异于行尸走肉,他的眼睛是模糊不清的。”好奇心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是一种内心需要,应受到足够的呵护和重视。在此前提下,才能挖掘培养学生自信心和求知欲的潜能。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他们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他们渴望知道更多的东西,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其实这种寻根究底的精神,正是潜力开发的体现。学生在主动探究新事物时,常有强烈的热情和冲动,他们有对事物的好奇达到了入迷的程度,此时,教师应采取正确的方法,积极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如安排恰当的时间请已经毕业的成功学生回校介绍学习方法;请差转优的学生谈他过去成长经历及逐步走向成功的经验等,火上浇油,顺势而为,千万不能采取讥笑、讽刺的态度,这样会扼杀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帮助学生形成一种能够独立完成探究的精神,促进学生自己去思考并参与知识获得的过程;鼓励学生有发现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帮助学生寻找新问题与已有知识的联系,训练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协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启发学生进行对比。 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唤醒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并使其保持觉醒的状态,教师应时时关注引起他们兴趣的事物,关注令他们吃惊的事,关注他们的想法和发现。联系实际,用已学化学知识解释身边有趣的事,如民间传说的鬼火,魔术师玩耍烧不着的手帕,推动卫星上天的火箭使用的特殊燃料,节能减排,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性等,让学生懂得知识就是力量,这种力量会使人变得崇高起来,且是一种比任何东西都管用的能激发求知欲的刺激物,催人奋进,向成功迈进。
自信、兴趣、成就感,都是学生想要的,也是老师努力的。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时时关注学生的求知欲的变化,给学生多一些肯定、鼓励和赞扬,努力维护学生的自信心和求知欲,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让学生全身心体验到学习中甘甜的滋味、成功的喜悦,让学生永远在成功地希望中快乐成长,在健康成长的过程中逐步成功。